典型病例
热点文章
-
我院组织召开医疗领域集中整治工作专题推进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卫健委关于医疗领域集中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3月13日,陕西双博中医肝肾病医院组织召开医疗(医药)领域2025-03-14
-
中医专科医院:从生活方式到医学干预,科学减肥控体重
2025年,国家持续推进 体重管理年 行动,倡导全民关注体重健康,普及科学减重理念。肥胖不仅影响体型,更是多种 慢性病2025-03-12
-
握手行动营 | 党建指导聚合力,携手共创促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辖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激发非公企业党建活力,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提质增效。2025-03-07
-
严把药械耗材关 筑牢医疗安全线
为进一步规范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秩序,切实保障患者用药用械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2025-03-07
-
我院肾病科成功运用DPMAS技术救治尿毒症合并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患者
近日,陕西双博中医肝肾病医院肾病科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专业的诊疗团队,成功为一名62岁的尿毒症合并胆汁淤积性肝损2024-12-21
比乙肝病毒更可怕的是“歧视”,有人因此丧命……
2023-07-03 08:36 作者:陕西双博中医肝肾病医院
提起乙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传染病”的代名词,也因此让乙肝患者承受了很多偏见与不公。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影《不止不休》,里边就曾提到乙肝携带者的社会歧视问题。
在20年前的中国,一个人一旦和“乙肝”这个词绑在一起,几乎就丧失了正常生活的权利。
不能正常入园、入学,不能被单位录用,不管做什么都处处遭人嫌弃。
那么,在20年后的今天,“乙肝歧视”已经完全消除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放下偏见
乙肝或许没那么可怕
我国约有 1.2 亿人属于乙肝感染者,他们在就业和生活中屡遭歧视的现象屡见不鲜。
和影片一样,现实中很多人都把乙肝当做“洪水猛兽”,仿佛谁患上乙肝,谁就是一个行走的肝癌传染源。
有人因此被排挤,有人读书、工作、谈恋爱处处受限……
因为屡遭歧视,部分乙肝患者陷入自卑情绪。
怕身边的人会介意,不敢一起吃饭,不敢一起玩乐,不敢和喜欢的人表白。
有的人甚至在别人的歧视中,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天津某大学大一新生吴昕怡被查出“大三阳”,此后与室友产生间隙,学校要求家长签署“父母说明书”。
在被安排进单独宿舍居住34天后,她留下遗言烧炭自杀。
有时候比起乙肝本身,那些歧视,反而更“要命”。
谈及乙肝歧视,中国工程院院士、流行病学专家庄辉为,“乙肝歧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大众对乙肝的误解,对病毒传播途径的认知偏差”。
“少去外面吃饭,小心染上乙肝”!
“跟身边有这个病的人接触要注意”。
……
这些叮嘱在老一辈家长中几乎是口口相传,但它们传递的信息都不准确。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只有母婴(分娩和围产期)、血液和性接触这三种,并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日常学习、工作等生活中的一般接触,如面对面谈话、同宿舍居住、一起吃饭等不会传染乙肝。
直接的皮肤接触也不会传播,除非碰巧有皮肤创伤或者粘膜破损,但这种概率很小。
在成年以后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中,有90%至95%都是急性经过,短期内通过药物治疗或者靠自身抵抗力可以痊愈。
为此,庄辉院士呼吁:
“面对乙肝,我们应该正视这个疾病,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它的传播途径,才能减少社会上对乙肝感染者的歧视;另一方面,乙肝感染者也应该勇敢面对疾病,不焦虑不漠视,积极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倡导积极治疗
延缓疾病进展
除了歧视,低治疗率是横亘在乙肝感染者面前的又一挑战。
据估计,我国目前约有2800万例需要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但治疗率却只有17%。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每年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患者多达上百万人。
所幸,一代又一代科研人不断追求突破,研制出多种对抗乙肝的一线抗病毒药物。
我院作为陕西省首批“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分中心医院,今年又增设 “乙肝临床治愈门诊” 。
通过联用或者序贯应用「长效干扰素」对抗乙肝病毒,治疗效果好,安全性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达到“临床治愈”。
对于患者而言,可以长期安全停药,不再过“每天一粒”或“每周一针”的生活。
不仅能让其摘掉“乙肝”帽子,不再受“传染病”困扰,还能降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免于承受各类并发症的痛苦,可谓一举多得。
我们相信,有了针对乙肝病毒的武器,“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脚步将会越来越近。
乙肝患者所承受的歧视,也终将会消散。